中国足球彩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本厅工作 > 教育督导
  • 字体大小:
关于公布《2007、2008年度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结果》的公告
发布日期: 2010-10-26 11:00:09
浏览次数:
- 来源: 中国足球彩票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发〔2007〕9号)精神,2009年下半年,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对全省各地级市、各县(市、区)和其他市(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党政正职和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广州、深圳市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党政副职领导干部2007、2008年度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的情况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已报经省委认定。根据粤办发〔2007〕9号文规定,现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网、中国足球彩票网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欢迎广大群众监督。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二○一○年十月八日
 

  

   


广东省2007、2008年度地级以上市党政
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结果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通知》(粤办发〔2007〕9号)精神,2009年下半年,由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牵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实施,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2007、2008两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的情况进行了考核。对本次考核,各地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考核工作组织周密、细致深入,达到了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揭示问题,强化责任,促进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一、主要成绩
   (一)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教育,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意识不断增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指出:“抓教育就是抓广东的未来,抓广东的科学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实施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为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先发展教育作出了表率。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市党政领导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来抓,从战略高度思考教育,系统规划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山市委、市政府确立“中山教育强市惠民”的政绩观,提出抓教育就是抓科学发展的理念,强调教育优先发展要体现在思想认识、政策服务、资金投入“三个优先”上,做到“为官一任,兴教一方”。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提出,建设经济强市,基础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教育;要求该市各级党政领导“用心抓教育,用力抓教育,用智抓教育,用情抓教育”。清远市2007年举办“教育年”活动,促进山区教育跨越式发展。阳江市委书记林少春提出,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就是要抓方向,抓投入,抓服务。江门市把教育列为六大民生之首,作为实现社会公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根本。佛山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教育现代化试点市,要求市、区、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现代化建设,落实领导保障,明确工作责任。梅州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率先提出争创“教育强市”的目标,把教育作为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建设广东“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各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制度层面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中,将人均受教育年限等4项有关教育指标纳入其中。惠州市在《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2009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1年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市”。
    各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教育改革发展出实招、办实事、办好事。大部分市建立了市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中山市市委书记陈根楷亲自到校长培训班作报告,一年内到教育部门调研25次。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率四套班子成员到梅州专题考察教育,提出“学梅州,找差距,兴教育”,作出了五年内投入28亿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倾力打造“东江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重大决策。
   (二)积极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各市党政领导确立“人民教育政府办”的理念,不断拓宽教育投入财政主渠道,积极落实各项财政性教育经费,基本做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2007、2008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11个百分点和0.08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和0.24个百分点,基本做到教育经费“两个提高”。2007、2008年全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分别比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高出2.85个百分点和1.26个百分点。2008年,广州市教育财政拨款达到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0%以上,佛山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基数很大的情况下,2007年和2008年增长分别达到18.19%和16.16%。
    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中小学建设的专项资金,基本上能按时足额拨付给教育部门和学校。城市教育费附加普遍做到依法依规征收并基本用于发展教育。珠海市委、市政府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向农村倾斜;统筹区域教育发展,向西部地区倾斜;统筹不同类别学校的发展,向薄弱学校倾斜;统筹不同群体的教育发展,向弱势群体倾斜,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各市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创新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书杂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做到及时足额返还给学校使用,确保了学校正常运作。部分县、镇教育部门分别成立了财务结算中心,统一使用和管理教育经费,有效防止了教育违规收费行为的发生,增加了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推进了教育收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目前,全省已有78%的县(区)被授予“教育收费规范县”,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深圳、惠州、江门、肇庆、云浮9市被授予“教育收费规范市”。
   (三)实施问责制,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各地党政领导重视依法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行政府一把手问责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工作。
    各市、县(市、区)能够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将教师工资优先列入财政预算,并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银行按月足额拨入指定的教职员工个人工资账户,没有出现拖欠教职员工工资的现象。到2009年一季度,全省有47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惠州市在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的同时,还全面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社保医保等制度,建立困难教师医疗救助机制。韶关、河源、梅州等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所属的绝大部分县(市、区)基本落实了“两相当”。
    各市按照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尽最大努力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到2009年底,经过两次招录考试,全省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已有19403名代课教师录取为公办教师,占经济欠发达地区代课教师总数的44%。对于不符合招录条件的代课教师,各市实行多渠道妥善安置。如广州市,一是通过专门培训,吸收为学校工勤人员;二是通过转岗培训,努力实现再就业;三是对于确实不能录用和安置的代课教师,实行辞退并给予经济补偿。广州、中山、江门、东莞、惠州等市已基本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深圳、东莞市通过考核,将代课教师采取雇员制、聘用合同制、辞退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并逐步提高临聘(聘用合同制)教师的工资水平。
   (四)粤东西北地区稳步推进省教育强县(市、区)、强镇建设工作,全省基础教育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珠海成为省教育强市,所辖区都成为省教育强区,省教育强镇100%覆盖,正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创强”工作正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全面展开,稳步推进。特别是梅州、清远等山区市,以教育“创强”为工作机制,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投入,实施教育“五项工程”,推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呈现出良好的教育发展势头。梅州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教育“创强”,举全市之力,2008年提出计划5年内投入50亿元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教育“创强”工作,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的自觉性,强化了各级党政领导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责任意识,调动了全社会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了义务教育水平,实现了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清远市佛冈县、梅州市蕉岭县通过创建“省教育强县”,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大班额现象基本解决,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目前,全省非珠三角地区已有省教育强镇41个、省教育强县(区)4个。
   (五)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双转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各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为突破口,采取加大资金投入,改建、扩建、新建校舍,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改革招生办法,充实高中教师队伍等措施,使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韶关市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采取了财政贴息、银行信贷融资、代建、政府无偿划拨建设用地、学校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等做法,有效破解了教育发展中投入保障不足的难题,2008年在非珠三角地区中率先通过了省的“普高”督导验收。惠州市不断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公、民办学校共同发展,不断挖掘潜力、盘活存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了一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新路子。肇庆市作出全市2009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策,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打造省内一流职教基地。惠州、肇庆两市均于2009年实现了“普高”目标。潮州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高起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汕头市为加快汕头一中的规划和建设,市委书记黄志光5次到现场办公,解决工程难题。梅州市贯彻全省“双转移”工作要求,与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努力打造山区职业教育基地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珠三角各市在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招收欠发达地区生源的规划和措施,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2008年,珠三角地区各中职学校积极创造入学条件,共招收了15万名粤东西北地区学生就读。阳江、云浮、清远、韶关、汕尾、梅州、惠州等市积极向珠三角输送生源,加快了各地“普高”进程。截止2009年底,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9.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核结果表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体系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一些地区没有落实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教育历史欠债严重,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偏低,辍学率偏高,中小学“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珠三角地区已经进入教育现代化建设阶段,基础教育发展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但是,粤东西北地区仍然为教育历史欠债所困,教育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在全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64.37亿元债务中,粤东西北地区占58亿元,为总数的90.11%。
    湛江、揭阳、河源等12个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与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有较大差距,校舍不足,图书资料和教学设施设备匮乏,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严重制约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部分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进展缓慢,农村小学规模过小。相当一部分小学是一级一班学校。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却又普遍存在。2009学年,全省初中大班额比重为49.7%。主要存在于揭阳、梅州、汕尾、汕头、茂名、潮州、阳江、云浮、湛江等地区。如茂名有一所初中学校平均班额85人,最高班额123人,另一所初中学校平均班额达到108人。
    粤东西北部分地区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比较严重,湛江、茂名、阳江、清远、汕尾、汕头、云浮等市初中学生年辍学率超过2%,部分县、镇初中甚至超过3%。
   (二)农村地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待遇低,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严重,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2008年为例,珠三角地区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8%、本科以上学历31%;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71%;普通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7%、研究生以上学历6%。而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则为71%、本科以上学历仅为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39%;普通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为86%。
    大部分农村尤其是山区的生源日渐减少,有的小学只剩下一百多个学生甚至几十个学生,教师结构性缺编十分严重,大部分地区小学教师超编,但是,中学教师缺编严重。汕头潮阳区、潮南区,普宁市,饶平县等县(区)目前小学教师缺编仍在千人以上,这些县(区)仍有过千名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在岗任教。
    湛江、揭阳、河源等12个地区的农村和山区教师队伍中,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比例甚低,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中小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课教师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教师流失严重,合格的教师补充困难。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相对薄弱,全省民办教育扶持政策及力度有待加强。
    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普及水平偏低。2008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为72.1%,其中珠三角地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平均水平为101.31%,而粤东西北地区学前教育入园率平均水平只有60.48%,40%以上的乡镇没有中心幼儿园。
    农村和山区“三残”儿童入学率低。2008年,珠三角地区“三残”儿童入学率平均水平为60%,而粤东西北地区“三残”儿童入学率平均水平仅为36%。
    2009年,全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计269.72万人,其中69.17%在民办学校就读。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与公办学校差距明显。为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落实“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扩大公办学校学位;另一方面需要在教育投入、师资培训、教学研究等方面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帮助民办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普高压力仍然较大;职业教育整体比较薄弱,发展力度仍需加强。
    目前,随着惠州、肇庆两市于2009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省珠三角地区九市已全部实现普及目标,绝大部分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95%。但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不容乐观,2008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仅为57.7%;除韶关市于2008年提前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外,其他市仍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截止到2009年底,汕头、河源、梅州、阳江、湛江、清远、潮州等市毛入学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汕尾、云浮、揭阳、茂名四市毛入学率仍不到70%。
    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部分地区普职教育发展不够协调,2008年珠三角地区普职比为53:47,而粤东西北地区普职比则为67:33,特别是汕尾、汕头、揭阳等市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很不合理。按我省规划,珠三角地区应高起点新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欠发达地区招生,但目前各市工作进度不一,个别地区积极性不高,建校工程进展不大,转移招生任务完成不理想。
    三、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化解全省教育历史债务,建立教育依法投入机制。由于非珠三角地区县级政府仅靠本级财政难以解决历史债务,因此,建议省市两级财政以适当的方式尽快解决非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历史债务,同时出台相应措施,防止新的历史债务产生。
    各级政府建立教育依法投入机制并确保机制有效运行。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实行对非珠三角地区教育事业倾斜的财政政策,为全省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二)在全省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建立符合广东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培养、培训、补充、编制管理制度,督促各级政府按规定落实教师编制;确保职前、职后的培训制度化,并从经费上予以保证,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和能力素质提高问题。
   (三)按照分类指导、分区规划的原则,在珠三角地区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设,在粤东西北地区大力推进教育强县(市、区)、强镇建设,打造全省职业教育基地,加快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全省基础教育综合实力。
   (四)各级政府切实将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国土、建设、教育等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学校的规划布局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五)认真总结党政领导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实行典型引路,鞭策后进,形成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实现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分享到: